English
  • 首页
  • 关于商会
    • 商会简介
    • 商会领导
    • 商会章程
    • 组织机构
    • 部室职能
    • 分支机构
  • 新闻中心
    • 商会要闻
    • 通知公告
    • 政策协调与服务
    • 国际交流与合作
    • 行业规范与协调
    • 行业分析与研究
  • 行业服务
    • 信息法律
    • 会议培训
    • 技术服务
    • 展览服务
  • 权威发布
    • 数据说话
    • 产业国际化
    • 百强评选
  • 商会会刊
    • 中国医药经贸
  • 企业风采
  • 会员之家
    • 申请入会
    • 会员服务
    • 信息公开
    • 理事会
    • 会员名录
商会重要新闻

周惠会长受邀参加亚太医疗技术协会线上年会并作主题发言

2020年09月25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分享

  9月24日,我会周惠会长受邀参加亚太医疗技术协会首次线上年会(APACMed Virtual MedTech Forum)。本届年会以“重塑医疗保健灵活性”为主题,围绕“对话CEO、区域经验分享、医疗保健生态系统、数字医疗”四个模块,共设63场讨论,邀请来自30个国家的120余位嘉宾进行分享交流,包括亚太区域的跨国医疗企业、区域性行业协会、监管机构等。线上参会人员近1500人。

 

周惠会长作主题发言

 

  我会周惠会长作为“区域经验分享”模块的首位发言嘉宾,就“新冠疫情对中国的机遇及挑战、医疗产业国际合作及展望”等话题接受了访谈并作主题分享。当天,参加本模块的其他发言嘉宾还有马来西亚医疗工业协会Christophe Marque会长、菲律宾医疗技术协会Lih Chyun Yeong会长、韩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KMDIA) Kyungkook Lee会长、美国医疗设备及诊断生产商协会(AMDD)Kazuya Ogawa主席、印度工商联合会医疗设备委员会及东盟地区主席Badhri Iyengar先生等区域领先的行业协会负责人。参会并发言的企业包括百特、西门子医疗、史赛克、波士顿科学、贝朗、碧迪、罗氏诊断、美敦力等跨国医疗器械企业的亚太区总裁;监管机构包括泰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亚太地区主要市场负责医疗器械监管的官员。线上讨论热烈、充分、务实。

 

  以下全文发布周惠会长的发言内容:

  主持人:您认为这对中国医疗行业产生了什么影响?您在医疗技术行业看到的持久变化是什么?

  周会长:这次疫情对中国医疗行业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国际上看,中国医疗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关注。自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中国生产的口罩、防护服、新冠诊断试剂、呼吸机等医疗产品为各国的抗疫进程作出了贡献,也出现了一些值得一提的案例,在诊断产品方面,华大基因“火眼”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就助力了沙特、塞尔维亚、安哥拉等多个国家的新冠诊断工作。在最近备受关注的疫苗方面,中国正同11个国家合作开展新冠疫苗三期间临床试验,将在疫苗研制成功后同各国共享,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公共卫生被提到前所未有之高度,中国医疗行业正进行着深刻的自我调整,实现由内而外的加速发展,直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体系将加速建立。新冠疫情暴露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短板,随着全国各地加快完善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结构和能力,一些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已经出台或正在制定中,将为这些应急医疗产品带来更大发展空间。

  第二,相关医疗设备市场将进一步扩容。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暴露了发热门诊、ICU病房、单独隔离院区建设不足的问题,必将带来医疗设备市场扩容和向基层下沉。未来几年,额温枪、小型生化/免疫检测仪、血球仪、血氧仪、监护仪、呼吸机、雾化器、制氧机、输注泵、移动DR、便携超声、POCT、传染防护耗材等医疗设备及耗材将有着大量的需求,将为本土及外资医疗企业带来机会。

  第三,数字医疗将迎来更大的发展。这次快速传播的新冠疫情对中国医疗信息化系统,远程诊断、在线问诊、医药电商都将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为避免人际接触,保护医护人员,提升医疗效率,大量人工智能、远程医疗、5G和云医疗等新科技在疫病的诊断、治疗、疾病预防领域得以大量应用,同时医疗信息化、医药电商和互联网医院突破了很多限制,开始加速发展。1月25日,武汉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支付宝、微医等平台陆续开通线上问诊平台,针对轻症或怀疑自己症状的患者,采取免费的线上问诊方式,进行分流。

  从长期来看,健康中国2030战略将加速推进。新发传染病离我们并不遥远,这场疫情深刻印证了人民健康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今后,中国将加速实施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现向基层下沉,健康将成为各级政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从政策上看,无论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发布的“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还是正在30个城市如火如荼开展试点的DRG政策,4+7集采扩面等,都将更加注重医疗产品的临床价值,医疗行业必须适应并迎接这个不断加快的趋势。让我们拭目以待。

  主持人:这次疫情给对外贸易带来哪些影响?当疫情中心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时,药品和医疗产品进出口方面有哪些变化的趋势?

  周会长:从2020年初至今,中国医药贸易出现了先抑后扬的趋势。在中国疫情严重时期,中国的医药贸易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有以下三方面影响:

  (一)原材料采购成本上涨导致出口履约困难。受疫情影响,国内产能尚未全部恢复,与疫情相关产品的上游原材料国内采购成本上涨较快,例如生产抗疫类医疗物资和药品所需的上游原材料、化工原料、医药中间体等普遍涨价,大量医疗卫生材料制造厂面临断料停产,对企业出口履约造成困难。

  (二)进口采购成本及难度加大。受疫情影响,海外原料供应商随时可能出现的停产断供,可能造成进口价格上涨或供应链的断裂。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可能导致人民币短期贬值压力增大,从而进一步推升进口采购成本。

  (三)跨境物流运输遇阻,运费上涨。随着疫情在国际蔓延,国际物流能力下降明显,空运、海运等运力持续减少,运费的大幅上涨。为了维持信誉,一些长期订单出现了直接亏损。

  这一点从数据上可以得到印证。在国内疫情最为严重的第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我医疗产品的进出口总额达到327亿美元,同比下降2.65%,其中出口额为165亿美元,同比下降5.09%,进口额为162亿美元,微降0.01%。在国内疫情较为严重的2月,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额同比大幅下降32.75%,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步控制,3月单月出口有所好转,同比增长5.74%。

  从最新数据来看,中国医药外贸已经出现逆势上扬的态势。今年1-7月,中国的医药贸易总额达到890亿美元,同比增长6.85%,其中出口额为500亿美元,同比增长17.48%;受海外疫情影响,进口额为389亿美元,同比下降4.28%。中药、西药、医疗器械三大类产品均实现了增长。医疗器械类产品的出口额实现了最大幅度的增长,达到200亿美元,同比增长26.57%。

  从具体品种来看,在中药领域,海外市场对于抗流感及消炎类中药材需求较大,如板蓝根、金银花、连翘、黄连等;在西药领域,海外市场对治疗新冠肺炎药品的需求激增,如对羟氯喹、磷酸氯喹、阿比朵尔等抗病毒类;阿奇霉素、头孢菌素等抗菌素类;扑热息痛等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和制剂需求较大。在医疗器械领域,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国际市场对中国的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红外体温仪、呼吸机、新冠检测试剂等防疫类医疗器械的需求爆发式增长,呼吸机更是供不应求。在进口方面,进口最多的仍然是西药类产品,其中原料药的进口额达到57亿美元,同比下降14%;西成药是进口最多的产品,进口额达到126亿美元,同比增长14%。

  从地区来看,我们的前十大医药贸易伙伴分别是美国,德国,日本,印度,法国,英国,韩国,意大利,荷兰和中国香港。排名前三的出口目的地是美国,印度和日本,进口来源是德国,美国,日本。预计这种趋势将会继续持续一段时间。随着海外国家逐步从疫情中恢复,相信各国都在加速推陈出新,为后新冠时代的常态化防控做好准备。

  主持人:在政治/宏观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您如何建议医疗技术(包括医疗器械、耗材及设备)公司可持续的国际化发展?

  周会长:这个问题非常及时。作为一个专业的国际化医药行业协会,我们认为医疗技术企业一定要适应并融入后疫情时代,应势而为,为人类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今年,在中国领导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七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崭新倡议,表达了中国携手国际社会联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主张。作为中国医疗产业的一员,应该充分把握这一主张的精髓,不断提升视野及格局,并在国际合作中实现持久的发展。理解世界大势,有利于我们看清一个行业的走向。以中国为例,中国政府近年来大力推进健康中国2030战略,势必带动数字技术、老龄医学、康复医学、远程医疗、职业健康等各方面的发展,企业只有充分解读这些内在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长期规划。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要开辟并深耕一个市场,企业更需要以不变应万变,我们仍然建议企业不断夯实内功,也就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研发创新和品牌培育力度,深化国际市场合作。研发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和主要动力,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的立足之本。医疗技术企业应该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加强国际高水平的研发合作,具备良好的质量体系和高端市场认证,这仍然是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提。

  二、注重在目标市场的本地化发展。要想在目标市场获得成功,就必须植根目标市场。为此,企业需要实现人才、销售渠道、服务网络、解决方案的本地化发展,不断改进和开发适应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

  三、通过投资、并购、战略联盟等方式拓展完善集成服务和供应链服务能力。通过海外投资、并购、战略联盟等方式,可完善企业自身上下游产业链,扩大企业规模,降低市场风险、获得国际化的医药产品生产制造及注册平台,有利于推进中国整体医药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也有助于提升海外市场特别是规范市场的占有率。

  四、利用好目标市场的有关鼓励和支持政策。医疗技术企业的持久发展基于对目标市场政策的深刻理解。近年来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医改的支持和鼓励政策,希望企业加强学习研究,用好用准政策红利。中国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促进双边贸易投资合作机制和安排,如自贸协定,这对企业全面了解和掌握目标市场的整体情况很有帮助。

  五、充分利用目标市场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加强对政策、法规、市场的理解并寻找更多的商业合作机遇。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作为连接政府和业界,国内外市场的桥梁,秉持服务产业链、助力国际化的宗旨,为国内外医疗行业企业提供合作共赢的机会。我也愿意借此机会分享我们近期在这方面开展的尝试:

  第一,为便利中外医药健康产业合作方开展信息交流、供需对接和项目合作,我会于今年7月在官网上正式上线了公益平台“医药健康产品供需信息发布平台”,希望国内外行业同仁能借助该平台,洽谈对接国内外合作项目。

  第二,为帮助国内外企业了解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我会已与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签署合作协议,并于近期组织有关企业赴海南考察。今后,我们将与国内外合作伙伴一道,深度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共享自贸港医药健康产业建设发展红利。

  第三,我们正在搭建“一带一路”医药贸易与投资促进平台,加强“一带一路”新兴医药市场研究与开拓。我们欢迎本地区的同行业组织和企业与我们携手,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药监管、医疗卫生等领域政府间合作机制,助力企业间贸易、投资、技术转移、研发等全方位的合作。

  第四,今年12月16-18日,我会将联合全球知名展览公司Informa Markets合力打造2020防疫物资精品展暨医疗物资国际合作发展论坛(MSEChina),展会及配套活动将聚焦个人防护用品、医疗设备、消杀用品、诊断产品和医疗综合服务,希望邀请亚太医疗技术协会及域内有关企业参加,共促本地区医疗产业交流与合作。

  主持人:如果您展望10年,您觉得行业的愿景会是什么?中国在全球医疗术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会有怎样的转变?

  周会长:今后10年,医疗行业将迎来关键的黄金十年,这不仅是因为2020年的这场疫情让全人类充分意识到健康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更因为2030年将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中国目前正在推进健康中国2030战略,世卫组织也将2030年设为各国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最后期限。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中,医疗健康领域的合作将成为最有感召力和有获得感的一个领域。我认为,医疗行业的发展一定会朝着“提升民众医疗服务可及性、助力构建强健的卫生体系、实现各国全民健康覆盖”这个方向迈进。因此,作为中国医疗行业,在国内将继续深化改革,在国际上将以更加包容和互利的方式开展国际合作。相信中国医疗产业会成为这一生态体系的参与者、贡献者、建立者。

  作为该行业的成员,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愿意加强与亚太地区其他同行业组织和企业的交流与务实合作,共同实现优质医疗技术的公平可及,法规政策的协调一致,最终惠及本地区人民福祉。

 

  【关于亚太医疗技术协会】

  亚太医疗技术协会(Asia Pacific Medical Technology Association, APACMed)成立于2014年,是亚太地区首个及唯一覆盖该区域的医疗技术行业协会。协会现有包括跨国医疗器械企业、中小型医疗企业、区域行业协会、第三方合作机构等四类近180家会员,宗旨是通过推动医疗科技产品的可及性、鼓励创新并促进政产学研用多方合作,以实现亚太地区患者服务质量的提升。我会于2018年加入该协会,成为其在中国大陆唯一的行业协会会员。

  如您对开拓亚太地区市场感兴趣,欢迎与我会对外合作部联系:

  张黎:010-58036223,zhangli@cccmhpie.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