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分析    美国FDA宣布:计划逐步取消单克隆抗体和其他药物研发中的动物实验要求

美国FDA宣布:计划逐步取消单克隆抗体和其他药物研发中的动物实验要求

创建时间:2025-04-27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4月10日,美国FDA发布了一项政策调整信息:计划逐步取消在单克隆抗体疗法和其他药物研发中对动物实验的强制性要求。新政策旨在用更有效的、与人体相关的方法取代单克隆抗体疗法和其他药物开发中的动物试验,提高药物安全性,加快评估过程,降低研发成本,并最终降低药品价格。

基于新政策,FDA将减少动物实验要求、改进或使用一系列新方法取代动物实验,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毒性和细胞系计算模型以及实验室环境中的类器官毒性测试(即科学验证的新方法-NAMs数据)。该政策将立即应用于新药研究(IND)申请,鼓励纳入NAMs数据,具体细则及规划在同日发布的路线图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路线图中指出了减少临床前动物实验的两大核心原因:一是90%以上看似在动物上安全有效的药物未能获得FDA的批准,甚至有部分药物对人体是有害的,凸显了人类与其他物种的生理差异;二是开发一款单抗一般需要使用144只非人灵长类动物,随着非人灵长类动物近年价格飙升,采用更多、更新的预测方法能够加快药物开发时间和减少药物研发成本。

图. 减少临床研究前安全性研究中动物实验路线图


关于动物实验的政策调整并非一蹴而就。早在1985年,FDA毒理学研究部门本着“3R原则”(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开始推广体外试验作为动物实验的补充。2022年, FDA通过了《FDA现代化法案2.0》,提倡寻找动物实验的替代方案。目前,新政策的发布更加明确了替代方向,鼓励推动计算机模拟、AI制药、体外测试模型、器官芯片与类器官系统等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更快的药物开发过程;也将激励监管机构更新针对新方法的指导方针,或将对提交非动物实验数据的产品设置简化审查流程。

同时,动物实验能否完全被新技术取代的争议在业界一直存在,虽然新政策指明了方向,但AI技术、计算机模型、芯片、类器官等技术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无法准确控制未知变量、缺乏标准化体系建设、实验效果与真实器官存在差距等问题。新政策的落地需要循序渐进,监管实践需要更多临床数据的证明与支持,大规模的替代也将是在未来逐步推进的长期目标。

对于医药产业而言,AI技术辅助制药、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将成为热点关注。长期以实验猴等动物安评测试为核心业务的开展药物试验的CRO公司将受到较大影响。在类器官与器官芯片领域,Emulate、TissUse、Hesperos等行业标杆公司的器官芯片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和毒性测试。强生、默克、阿斯利康、辉瑞、赛诺菲、百时美施贵宝等20余家跨国公司通过购买产品、合作授权以及投资等形式直接入场类器官和器官芯片领域。在AI制药领域,全球市场正在快速扩张,以Certara、Atomwise为代表的AI企业运用先进的生物模拟技术、强大数据处理能力等在药物研发阶段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从国内市场角度看,AI制药热度高涨,市场上已经涌现出百余家AI制药企业,信立泰、皓元医药、晶泰科技、英矽智能等纷纷入局AI赛道,百济神州等大型制药企业也通过授权交易引进AI制药企业成果。但在药物研发领域目前仍未有商业化产品上市,部分头部的传统CRO企业也仍未采用AI制药技术,大多数AI制药公司仍处于早期融资阶段。在类器官与器官芯片领域,近年来资本市场对该领域关注度较高,国内已有20余家类器官/器官芯片初创公司,类器官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上中下游均有布局,但尚未形成集中化产业集群。国内头部药企百济神州、恒瑞医药也开始布局类器官技术。

新兴技术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遵循螺旋式上升规律,尽管未来仍需要更多临床数据支持监管政策进一步完善,在FDA的替代新方法路线指导下,国内创新型医药企业应遵循国际政策变化,积极布局类器官芯片、AI模型等新兴技术,在新方法替代动物实验的过渡期完成转型。

(作者:医保商会 对外合作部 潘越)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医药国际化信息

微信号 : cccmhpie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